close

〔自由時報記者蘇孟娟/台中報導〕「伸章電鍍廠」傳出工安意外後,業者曾對勞委會中區勞動檢查所抱怨說,「之前用類似清潔液清洗電鍍槽,都沒問題,沒想到這次會出事」;勞檢所所長周登春昨指出,電鍍槽其實只要清水清洗即可,千萬不要另添加清潔劑,以免清潔液的不確定成分,與電鍍液作用而產生化學反應(如氰化氫毒性氣體),業者這種行為,形同自爆地雷。

員工教育訓練欠落實

勞委會中區勞動檢查所今年7月11日,曾赴「伸章」進行「作業環境測定」,發現並未建置員工教育訓練及化學物質安全資料表,而檢討這次意外,未按規定穿戴防護衣、呼吸設施是罪魁禍首,也和員工教育訓練欠落實有關。

周登春指出,勞檢所特別規定,進入電鍍槽等類似場所作業的員工,一定要穿戴防護衣及呼吸設施;「伸章電鍍廠」已有30年以上歷史,勞檢所每年稽查,並未發現重大工安違規事項。

「以前用都沒問題」

據了解,廠方約每3到6個月,會清洗電鍍槽1次,事發後,業者告訴勞檢所,之前也用類似清潔液清洗都沒問題,沒想到這次會發生重大工安事故。

周登春強調,出事的電鍍槽雖上方無加蓋,屬開放式槽體,但業者使用含鹽酸的清潔液清洗電鍍槽,鹽酸會與槽內殘存電鍍液形成化學反應,可能產生氰化氫,是會要人命的。

只要用清水清洗即可

他說,電鍍槽只要用清水清洗即可,不要另添加清潔劑,清水不會產生意外氣體,而清潔液若有不確定成分,就可能與電鍍液產生化學反應,這種行為,形同自己引爆地雷。

一般清洗電鍍槽的標準流程,是先排空電鍍液,再以清水清洗,清洗前後,均須確認注意有無產生氣體,若工人要下槽清洗、查看,一定要穿防護衣,並攜帶氧氣呼吸設備。

救人未防護 一併受害

一旦有人員發生意外,槽外的人也不能貿然進去施救,已往有多起工安意外,都是外圍的人進去施救而一併受害,昨天的意外發生時,一旁的工作人員自身未先防護就進入搶救,造成二重傷害,凸顯太過輕忽,安全觀念不足。

一般廠家多利用假日清理、維修,但逢假日,工廠各類專業人員又不足,使得意外較易發生;像去年5月,雲林一家冷凍工廠也是利用假日清理污水處理槽,工務人員帶著4名外勞進污水道清污泥,結果發生硫化氫中毒事件,造成1死,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。

周登春指出,根據往例,發生意外的廠商,多是對勞工安全衛生觀念認知不足,或輕忽安全防護措施, 便宜行事下,往往造成無法彌補後果,呼籲業者千萬別拿人命開玩笑。